昨日已是秋分,不少城市却依然高温不退。要说在夏天什么能让人畅快,一瓶冰啤酒肯定是许多人的不二之选啦~
爱喝酒的朋友们一定对“百威”这个牌子的啤酒不陌生了。“百威”啤酒在美国占据了一半的市场,在世界啤酒品牌排名中雄踞前三。但是你一定不知道,作为在全球都赫赫有名的啤酒制造商,“百威”的背后却有一场关于商标的百年之争!
说起“百威”啤酒,最早的来源其实并不是美国,而是捷克。百威(Budweis)是捷克南部与奥地利交界地带的一座城市, 当地产的啤酒也被冠名为百威啤酒(Budweiser)
要说这捷克百威的历史呀,那可得追溯到1256年,从波西米亚国王建立这座城市来,便开始生产啤酒。同时这里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家酿酒厂,捷克百威的知名度可见一斑。
捷克百威啤酒,采用的是本地全麦芽酿造,配合当地较软的水质,使得啤酒带有麦芽的香甜和药草香。很快,捷克百威啤酒扩散到了整个欧洲。
此时的捷克百威,不会想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出现了一个能够挑战它地位的“美国百威”。
美国独立之后,地处东西部交界地带的圣路易斯很快迎来了繁荣,这里也成为了“美国百威”的总部和发源地。
1876年,来自德国的阿道弗斯·布希(Adolphus Busch)继承了他岳父的啤酒厂,他希望能够生产一种啤酒,满足来自欧洲的酒客们,赚取更多的利润。
这时,一位叫做卡尔康拉德(Carl Conrad)的酒类进口商的加入使得这一切成为可能。
他们在一起开发出了一种“波西米亚风格”的拉格啤酒,这便是捷克百威啤酒在美国的翻版,为了借用著名啤酒产地Budweis的名气,也为了同捷克百威竞争,他们也将自己的啤酒命名为百威。
由于美国百威和捷克百威相距遥远,在当时的年代也缺乏对商标的保护法规。与捷克百威重名的美国百威就这么问世了。
此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美国百威爆发出了惊人的商业前景,“百威”这个啤酒品牌扩散到了全美国,成为美国的知名啤酒品牌。而“美国百威”与“捷克百威”的商标纠纷也就此展开。
从1894年首次商标官司起,两方的官司打遍了整个欧洲。美国百威认为自己源于德国移民,在1876年就开始生产并使用该商标。捷克百威则坚持他们才是“正宗百威”,并强调早在1872年捷克百威就在美国销售。
漫长的官司纠缠到了1911年,两家公司达成妥协。规定美国百威在北美可以使用“百威”的商标,但没想到美国百威的扩展速度实在太快,于是两方再次签订协议,规定美国百威可以在除欧洲外使用百威商标,而欧洲之内则是捷克百威使用。
你以为两家的纠纷终于就此落下帷幕吗?并不是!
美国百威没有放弃自己的商标权,在1939年的官司中取得胜利,迫使捷克百威不得不完全放弃在美国使用“百威”等一系列商标的权利,捷克百威在美国市场销声匿迹。
这还不是终点,随着美国百威的扩张势头走向全世界,1990年,欧盟法官认为两种啤酒风格截然不同,商标不会造成混淆。到了2009年,捷克百威的命名权几乎只剩在捷克境内。在捷克境内,美国百威必须改名为Bud,这是百威的缩写。
即便已经获得巨大的成功,美国百威仍然不放弃对捷克百威的收购,曾数次溢价收购捷克百威酒厂,不过都被捷克政府拒绝。对于捷克政府来说,捷克百威已经成了国家的象征。
捷克百威的经历令人唏嘘,同样的商标却有截然不同的命运。然而我们把目光从啤酒上离开,看看另外一个商标——“Dove”
平常我们说着德芙巧克力和多芬沐浴乳,很少有人会将它们联系到一起,更不会发现他们的英文竟然是一模一样的!
难道是两家公司都没发现商标“撞车”了吗?这种行为不会触犯商标法吗?
其实这是因为,虽然英文商标均为“Dove”,但是多芬商标注册在了第三类(洗化用品),而德芙巧克力注册在了第三十类(糖制品),它们是两种不同种类的商品,因此不存在互相侵犯商标专用权的情况。
而且神奇的是,一般情况下,大公司为了自身产品的形象,都会把跟自己产品不相关的类别也一并注册,我们称之为“防御商标”。
德芙与多芬两个大公司竟然相安无事了这么多年,丝毫不在意会不会有顾客觉得巧克力有洗发水的味道。可以说是业界佳话了~
除了这种“相同商标,不同类别”的商标双胞胎以外,还有一种情况可以存在相同商标,而且是在同一种类别里,那就是“商标共存”。
商标共存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相抵触商标共存于相同的法域内。他需要两家相同商标的企业签订协议,交由商标局备案,商标局审核后,认为两个商标共存不会损害到消费者和公众的利益,才能使其合法合理的存在。
2017年7月14日,奔驰发布官方消息称,经协商一致,奔驰与奇瑞各自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EQ/eQ”品牌名称使用一事达成合作共识。奔驰使用EQ,奇瑞使用eQ,这起商标纠纷就这么用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结束了。
文章看完啦,欢迎来找小铭聊聊(微信号:tmcn666),你对商标想问的问题是什么?你在注册商标问题中遇到了哪些难事?作为商标注册人讨厌的地方是什么,都可以告诉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