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美妆公众号的运营者心里都不太平静,因为大家都被一枚商标闹得鸡飞狗跳。
凡是名字里带有“美妆”二字的微信公众号都接到了一条通知,内容为“名称已被违规清除”。理由是公众号名称侵犯了别人的商标权,判定违规。
(涉事商标)
许多不明真相的粉丝以为公众号出现了什么违规行为被封号了,公众号运营者也被迫出来发表了声明。
此次事件的影响范围巨大,波及的不仅是一些美妆博主,就连知名的国际美妆品牌YSL、纪梵希等也都被迫改名。
目前这些公众号运营者,对“美妆”这一行业通用词汇被注册成商标表示非常不满,并在跟腾讯公众平台积极申诉与沟通。
还有一部分法律意识较强,已经将自家公众号名称注册商标的,也在和律师联系打算起诉“美妆”商标。
这枚商标注册的类别很少,不偏不倚注册在了35类(替他人推销、替他人作中介),这就引出了大麻烦。
公众号所提供的服务类型,一般都有涉及到35类,公众号去申请注册商标,也都会把35类注册下来。
特别是像美妆类博主,在公众号上经常推销各种品牌的化妆用品,如果没有这个商标,未来很多行为都会面临侵权。
如今随着商标意识的加强,许多运营者也都将自己的公众号申请了商标,万万没想到居然冒出了一个商标叫“美妆”,还是在35类,正好是公众号提供服务的类别。因此造成了如此大的影响。
这次风波之所以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是因为在很多人的理解里,“美妆”应该是一个行业的通用词汇。
对商标有一点了解的人都清楚,行业通用词汇是不容易被注册成商标的,即便通过了,也很有可能面临无效的风险。
因此许多法律意识强大的商家,也已经准备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
不过在这里要说明的是, 通用词能否注册并不仅仅看词汇本身,而是要将其与使用的商品联系起来。
例如“Apple”商标如果注册在果汁或者农产品类别,是绝对注册不下来的。但因为它注册在了电脑、手机的类别,就不会对其他商家带来影响,且在该类别确实具有显著性。
这应该也是为什么“美妆”能在35类注册下来的原因。
再结合《商标法》中对商标侵权的定义:
1、在相同的商品上使用相同的商标;
2、在相同的商品上使用近似的商标;
3、在类似的商品上使用相同的商标;
4、在类似的商品上使用近似的商标。
也难怪微信会将所有带“美妆”的公众号名称违规清除。
公众号名称涉嫌商标侵权的案件其实并不少见,知名的母婴公众号“辣妈邦”就曾有过相同的经历。
随后“辣妈邦”公众号发表声明:
由此可以看出,只要有人拿出足够的证据,腾讯会选择先清除违规名称,随后再开放申诉渠道。且申诉确实可以重新拿回自己的名字。
也就是说那些有将公众号名称注册商标的,是很有可能恢复的。
那么如果公众号名称没有注册商标呢?
曾有一个叫“读悦文章”的公众,订阅读者已经达到300万,是一个量级很大的公众号了。
这样的公众号却被腾讯注销,原因是“读悦文摘”公众号最早的名字也叫“读者文摘”,接到《读者》杂志投诉后,将当时的“读者文摘”更名为今日的“读悦文摘”。
但是“读悦文摘”并没有警醒,除了更换了公众号的名称,公众号头像图片中仍然是“读者”二字。
“读悦文摘”在关注自动回复设置中,仍然声称是“微信第一文摘杂志《读者文摘》微信版”,并且文末的二维码所写的名称也是“读者文摘”。
于是,《读者》杂志以商标侵权的理由,让腾讯强制注销了该公众号。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产品和服务很多时候会用到公众号、网站平台、网页应用、手机APP等互联网工具。
在这种情况下,商标类别的选择非常容易存在纠纷。为防止侵权纠纷,企业应该及时注册互联网相关类别商标(如9、35、38、41、42等类别)。
而作为自媒体工作者, 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名称注册成商标保护,除了防止自家具有巨大商业价值的微信公众号因为侵权而造成损失。也能在遇到同行恶意竞争时,更好保护好自己的权益。
因为按照微信的规则,命名遵循保护注册商标原则,如果对方注册的商标与自己的类型一致,且早于自己注册,即使公众号运营了很久,只要对方发起投诉,那么就会被判定违规。
这枚35类的“美妆”商标究竟命运如何,我们也会持续保持关注。如果您对商标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加微信tmcn666找小铭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