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开工不到一周时间,淘宝就开始动用“小拳拳”开始有目的性的“捶捶捶”,不过,这次阿里要“捶”的目标不是广受关注的假货or侵权商品,而是那些高喊着维权口号,暗地里却是收保护费的行为——前天,阿里发布公开信,正式向虚假投诉的行为开火。
阿里公开信
为了维护平台秩序,保护品牌方和用户的正当权益,阿里设置了有阿里知识产权平台为需要维权的权益方提供服务。阿里的本意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减少假货横行的现象,这本是好意,但是——就像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职业差评师一样,有人也发现了通过这个知识产权平台进行牟利的灰色套路。
利用商家不了解、不重视知识产权的“漏洞”,通过恶意抢注商标、伪造商标证明、虚假陈述等套路进行恶意投诉,迫使商家的商品下架甚至关店,然后通过索要所谓的授权费用有偿撤销投诉的,达到“李鬼诉李逵”、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里举几个阿里本次出手后,流传得比较多的典型范例。
2015年底至2016年中,陈某抢注NIKE品牌的“Y”图形商标,然后就对NIKE旗舰店等官方或者官方授权店铺的双肩背包产品发起恶意投诉导致前前后后共有上百商家的超过两千个商品链接被删除,后被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证实陈某与NIKE品牌并无关系,其所为只为“敲诈”保护费。
陈某的“Y”图形商标
除了抢注商标,更有甚者,为了“敲诈”商家不惜伪造文书——2016年初,深圳市某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伪造了“微信”商标注册证,并用带有马化腾签字以及腾讯公章的投诉委托证明,以商家使用带有“微信”一词的商品名称侵权为由,大肆对商家进行“恶意投诉”。最终,腾讯公司报警追究其责任。
伪造的所谓侵权投诉授权证明
老高一向赞成大力保护知识产权的行为,也乐意看到商标人通过合理合法注册商标、出售商标的方式达到盈利目的,但是,对于挟商标(甚至是假的)勒索保护费的行为,老高却无法苟同。
商家不了解知识产权不该成为被勒索的借口,这也不应该是商标人进入商标领域的目的,这些要挟者做的是搅浑水捕鱼的事,而伤害的不仅仅只是阿里平台上的商家,还有正正经经通过投资商标来盈利的投资人的名声。
阿里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的投诉窗口,诚信被刻意强调
希望每个商标人,都可以堂堂正正地说:我是一个商标投资人,而不是被人指指点点叫做“知产流氓”,仅以此文与大家共勉。
更多商标实时资讯,请关注“易名商标注册”公众号,偷偷告诉你: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就能关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