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被称为“锦鲤”的信小呆火了,许多人趋之若鹜抢注信小呆商标。然而时隔3年,信小呆从风光无两到抑郁落寞,热度逐渐消退,那些被抢注的商标还有什么用?
获奖后,信小呆辞去工作,开始全球旅行,一边兑换奖品,一边做自媒体博主。然而在成为锦鲤的这三年内,信小呆曾多次表示,这个奖看似值一个亿,但实际上就是中了一大堆优惠券,而且奖品多为一次性消费。出国旅行的吃穿住行全部自费,为此她花了不少钱,甚至刷爆信用卡。
近日她再一次表示,因为出去玩了一圈,工作经验长期处于空白,以至于落后太多,找工作不顺利,陷入了没钱没工作的窘境,甚至得了抑郁症。信小呆称,查出抑郁症算是给自己敲响了一个警钟,之后她痛下决心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希望自己能顺利找到工作。
同时,也有消息曝出,信小呆的商标被多次抢注。
因为自带流量而被抢注成商标的名称案例并不少,我们可以把信小呆看成网络红人也可以看成网络热词,不论哪个名称,其背后都是令人觊觎的流量。
然而,热度终有时,热词商标虽会带来新鲜感和好奇心,但当热度散去,留下的产品实力才是对企业最大的考验。商家们还是应该回归本质,在产品上下功夫,明白除了付出汗水,脚踏实地以外,没有捷径可走。